【觀後筆記】Don’t Make Me Think 如何設計好網站

A Common Sense Approach to Web Usability

Maggie Hung
7 min readMar 23, 2020
擷取自:Don't make me think

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推薦這本書做為 UI/UX 設計的入門書籍,又剛好自己先前有設計網站的經驗,但其實又不是很明確的知道應該注意哪些要點,希望可以透過這本書來更了解網站的內容、階層、優先順序應該怎麼排序。

很幸運的剛好學校圖書館可以直接借閱,所以就把它借回家讀了!( 不過看完才發現借到第二版,而現在已經出到第三版了...QQ )

比對目錄之後發現兩個版本的差異不算太大,比較可惜的是缺少了移動性裝置體驗的章節。不過都看完了就還是來記錄一下這次的觀後筆記!

書名:Don't Make Me Think 如何設計好網站

作者:Steve Krug

這本書的內容多樣、語調輕鬆,並且充滿了插圖,是可以讓讀者在閱讀中輕鬆獲取知識的一本書。以下將紀錄這次閱讀後所學習到的幾項重點。

一、我們不讀網頁,我們只會掃描

我們上網站查詢大部分是為了節省時間,我們只會對網頁中的其中一部分感興趣、只會尋找和目標或是手邊工作有關的東西。

就像每次網購完我們幾乎不記得曾經仔細看完網站首頁上的文字,因為我們都想著要很迅速地完成購買特定商品的目標,沒時間閱讀非必要的東西。

就像上圖所述,我們期望使用者閱讀完所有資訊,最後謹慎的點選其中一個連結。但事實上使用者只要找到大致符合目標的東西就會繼續前往下步步,如果不符合期望則再一次的重複前面的動作。

所以當我們在設計網站的時候,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使用標題:它能告訴你每個段落是在講什麼,幫助使用者決定是否要繼續掃視或就此離開這個網站。
  • 讓段落簡短:簡潔的文字比冗長的段落更有力道,句子中不該有累贅文字,段落之中不該有沒用的句子,就如同機器上不該有多餘的零件。
  • 標記關鍵字:把最重要的資訊使用粗體格式,或是任何使它容易被找到的形式。當然也記得不要標記太多東西,不然就失去它的效用了。

二、建立清楚的視覺階層

這也是一個能幫助使用者快速瀏覽頁面的重要因素,必須要讓頁面上的每一樣東西所呈現的視覺都能夠簡潔明瞭,並能夠清楚地傳達出每一個物件之間的關係。

有清楚的視覺階層的頁面,會有以下三點特徵:

  • 越重要的東西,就應該越明顯:例如將重點標題放大、加粗、使用不同顏色、或是留些空白。
  • 邏輯上有關聯的東西,視覺上也應該有關聯:例如把相似東西放在同一個標題下、用相似的視覺風格呈現,或是放進同一個清楚標示的區域中。
  • 用視覺上的「巢狀」階層,顯示事物屬於哪一部分:例如網路書店頁面中的階層就應該是:書籍類別>書名>內容。
運用大小、顏色、字體、間隔可以產生視覺層級

有了良好的視覺階層,可以將網頁內容排序,讓使用者可以立即找尋到需要資訊內容,節省他們的心力。

三、省略贅字,不需要開場白與說明

開場白就像是閒聊一樣毫無內容,單純是社交用途。而說明文字通常是沒有人會看的,我們的目標應該放在讓所有事情一看就懂,要是有說明文字的必要,也至少要刪到最精簡。

當你把不必要的文字刪除,就可以:

  • 減少頁面的干擾程度
  • 讓有用的資訊更顯著
  • 頁面會短的許多,使用者不需要轉動介面及可以看到更多內容

四、頁面名稱 ─ 網站的路標

網頁名稱就像是網站上的路標,當瀏覽過程進行得順利時,我們可能不會注意到網頁名稱。但當我們開始發現自己找不到方向時,就可以從網頁名稱輕鬆得知自己所在的位置。

Download from Unsplash

關於網頁名稱,必須具有以下四個要點:

  • 每一頁都要有名稱:就像每個路口都要有路標,每一頁也都該有名稱。
  • 名稱必須放在正確的位置:在網頁視覺階層結構中,網頁名稱應該要放在頁面內容的框架之外。
  • 名稱必須要顯著:例需要位置、大小、顏色與字體的組合,使名稱能夠表達出「這是整頁的標題。」通常名稱會是整頁最大的字體。
  • 名稱必須與點選結果相符:例如果連結名稱與網頁名稱差異很大,或者有許多些微差異,使用者對於網頁是製作者的信任就會被磨滅殆盡。

五、下拉式選單大麻煩

有時候在設計網站時候為了想要拓展空間,就會使用下拉選單,畢竟它真的很省空間。我自己在設計第一版的個人網站中也曾使用過下拉選單,但可以發現下拉選單有幾個問題:

  • 下拉選單難以掃描:當頁面在被掃描時,使用者必須自己去找出下拉選單的內容,而這些在選單內的東西可能就不會引起使用者的注意。
  • 選單不易閱讀:例有時選單項目會出現或消失得太快,所以不易閱讀。

六、問對問題,勤做測試

當你問「大部分的人喜歡下拉選單嗎?」這種問題完全沒有幫助。正確的問題形式應該是「這個下拉選單,加上這些項目,寫成這種形式,放在這個網頁上,可以讓大部分使用本網站的人產生良好的體驗嗎?

而回答問題的方法就是:測試。

爭論大家喜歡什麼,只會浪費時間、消耗團隊的生產力,測試可以緩和爭執,將討論重點從對與錯改為聚焦在有用與沒用

七、焦點團體法不是易用性測試

如果想要做出一個好網站,那就必須經過測試。書中提到了兩種測試方法,分別適用於不同時機

1. 焦點團體法 (Focus Group)

「焦點團體」測試是在整個步驟的前期進行的。是找一小群人來圍坐在桌子前,對於展示給他們看的想法與設計做出反應。他們談論自己對於產品的想法、過去的經驗、對新概念的感覺和心得。

焦點團體法適合找出你的使用者所想要的,可以迅速對使用者的意見與感受取得樣本,但這種測試無法告訴你使用者是否可以正確地使用你的網站。

2. 易用性測試 (Usability Test)

據ISO 9241的標準定義,易用性 (Usability) 為產品本身在特定的情境(context)下為特定的使用者使用,其所具有之有效性 (effectiveness) 、效率 (efficiency) 與滿足 (satisfaction)。

簡言之,當你使用一項產品或服務,該產品/服務 是否有滿足使用者的目標 (goal),使用情況是否為有效使用及有效率的,即為易用性 (Usability)。

所以易用性測試 (Usability test) 即是測試上述三個面向之內容,檢視產品對於使用者的表現為何,藉以觀察是否要修正你的觀念。

因此,焦點團體是在聆聽,而易用性測試是在觀察。

八、使用者不該思考的問題

我在哪?

該從哪邊開始?

他們把 _____ 放在哪?

這頁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?

為什麼他們要用這種方法稱呼它?

這是廣告,還是網站的一部分?

不要設計出會讓使用者感到困惑或猶豫不曉得要點哪裡的介面。網站分類要明確,使用統一、常見的名稱,按鈕要像按扭、系統的回饋要符合使用者所預期的。

使用者在網站上的每一次錯誤點擊,雖然不致於造成立即性的客戶流失,但使用者體驗是會堆疊的,只有做好每一個細節,使用者才能在極短的時間感受到企業要傳達的東西。

以上就是這次閱讀後所吸收的一些概念,希望自己往後在設計網站時也要把這些謹記在心!最後,如果大家喜歡我的分享或是有什麼問題的話,歡迎留言讓我知道,當然也絕對歡迎多拍手 👏🏻

👏🏻1~20下:感謝分享,到此一遊。
👏🏻21~30下: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。
👏🏻31~50下:太棒了,覺得獲得很大的幫助!期待之後的分享!

--

--

Maggie Hung

Graduate student @ CMU School of Design | UI/UX Designer | Visual Designer